当今中国的老年用品市场尚未成熟,法律也不十分健全。不少老年用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出现一些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常常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老年用品的欺诈手段。
免费消费
老年人经常容易受到一些“免费”的诱惑,一些不法商贩经常会利用老年人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特点,打着“免费”的旗号,送一些“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等小恩小惠,让老年人逐步地进入圈套。尤其是“免费”体检,现在的老年人都比较注重健康,而去医院体检往往需要花不少钱。不法商贩就利用这一点,假装送“免费”体检,让老年人去体验,然后经过一些简单的血压、血脂等常规检查以后,用伪装的检测结果恐吓老年人,夸大情况,恐吓老年人有某某“疾病”,必须使用他们的有着特殊疗效的产品。老年人在看到检测结果后,再被假装的医生一吓,往往就会上当受骗。“免费体验”这种手段更多地出现在保健用品上。
发放赠品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吸引老年人的注意,经常会搞一些优惠活动,准备一些纸巾、小吃食、生活小用品等小礼品在路边发放,或者是在活动现场赠送,以吸引比较有空闲的老年人参加。当老年人到了活动现场以后,就开始鼓吹买一送一、买多少送多少等等力度很大的优惠活动。然后在会场上鼓吹老年人只需购买产品可以参加“抽奖”,并且奖品丰富,中奖率极高等等。老年人在受到这些接踵而来的手段诱惑后,经常就会上当受骗,买回去的东西往往不是假货就是价格很贵。
夸大疗效
一些不法商家经常打着“健康、医疗”的旗号,宣传自己的产品是“百治百灵、治病健身”的灵丹妙药,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宣传自己的产品获得多项认证,甚至打着“国际品牌”的旗号,欺骗老年人吃了可以治病,甚至可以不用去看病。通过各种夸大手段让老人购买这些保健品。一般的保健品吃了最多是没有功效,顶多损失金钱,但是严重的情况会使得老年人觉得吃了这些药就可以不用去看病,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大打“感情牌”
一些老年人由于子女工作繁忙,无人陪伴导致感情空虚,就被不法商贩利用。他们用一些年轻的推销人员,打着“送爱心、送关怀”的旗号到老人家里推销。他们往往以小辈自居,口舌蜜饯,甚至以老年人的“子女”自称,对老人嘘寒问暖、充满关怀。老年人往往会因为这些感情欺骗而动摇,心软加耳根软,因为相信而去购买虚假产品,上了当而不自觉。
夸大病情
不法人员经常假扮“专家、教授、医生”开展一些公益医疗活动。准备一些医疗资料,或者是“专业数据”,再用一些吓人的照片和视频短片,夸大老年人的心血管等常见疾病,从发病率、危险性夸大这些疾病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在老人受到惊吓的时候,这些专家教授就推出获得某某专利的新产品,欺骗老年人可以减小发病率,甚至可以治愈等。老年人容易受到惊吓,再被销售人员哄骗,加上老年人容易跟风,商家再安排一些人抢先当托购买,老人就会购买,就会上当受骗。
总之,老年人随着年龄变大,思维不是很灵活,防范意识降低;加上由于获得新信息的渠道比较少,对新技术不了解,老年人很容易就会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主要目标,针对老年人的各种诈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尽管政府经常发出各种警告,提醒老年人防范诈骗,但还是有不少老年人经常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受到金钱和精神上的伤害。
孝心坊·招商加盟
上一篇:老年智能产品交互设计建议
下一篇:老年人产品设计及人因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