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养老领域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密集出台,养老服务产业从粗放走向精细,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对于养老机构来说,能否把握住当前机遇,是抢占发展优势的关键。
我国正面临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老龄化进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这些年来,“不到迫不得已不住养老院”的传统观念逐渐改变,促进了养老服务产业消费升级。除了普惠养老,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也在呼唤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夕阳红”带来的这一产业,供不应求、形式多样,正在形成一个万亿元级的大市场。
针对养老产业存在的难点痛点,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去年初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到去年3月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国办《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再到近日出台的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框架。此次强制性国标规定了两年过渡期,养老机构正面临着优胜劣汰的重要关卡,集中学习强制性国标、按照标准运营只是一道决定“劣汰”的及格线,若要“优胜”,还得把标准定得更高一些,从推荐性地方标准和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中汲取智慧,早日融入运营实践,赢得发展先机。
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不同,养老服务资源条件不一,与养老有关的社会风气和需求层次存在差异,决定了养老机构追求“优胜”需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各地在积极老龄化的模式探索,就有“幸福守门人”、时间银行、“老人会”“病友会”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南京创新探索机构式的居家养老和“喘息服务”制度,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走在全国前列,为在宁养老机构提供了本地优势政策和特色资源。特别是近期,我市通过《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将喘息服务、时间银行等新模式纳入地方立法,又出台细则为养老院“适老化”改造提供最高50万元补贴,正在公示的南京《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逐渐引导养老机构开展社工服务,并首提普及“园艺治疗”和“音乐治疗”等,作为推荐性标准,配合我省“养老方案加强版”22条新政,为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井喷”过后,陈旧、粗放的养老机构运营和服务模式效率越来越低,已经无法争得更多红利,眼下正是养老服务产业的“朝阳”时分,转型升级、积极进取的机会就藏在不断涌现的新点子中。期待养老机构主动加码,借助“智库”的力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朝阳”中争取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孝心坊·招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