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商家纷纷打起了“老年牌”,“老人手机”、“老年保健品”等等花样繁多的老年用品充斥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按理说这着实是种福音,老年人应该大受裨益,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不少老人深受老年用品“忽悠”之害,老年人在购买老年用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上当受骗。
花样多,诱你主动掏腰包
缺少品牌加盟、无人研发、科技含量低,是目前老年用品市场上较为突出的问题。
家住城阳区的张女士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电视购物以880元的价格购买了声称能够完全治愈此种疾病的保健器械。“电视演示十分神奇,七天见效,能扛起煤气罐”,不料,快递寄来的只是带子绑着几块再生胶皮,“和电视上演示的不一样,用几次就坏了,而且一点效果都没有。”张女士多次拨打客服热线退货,对方也不加理睬。
张女士发现,该产品的包装盒内只有一张说明书,而随物品寄来的购物发票经查询后也证明是假发票。记者致电包装盒上所印的公司时,公司接线员表示,他们已多次通过媒体申明,电视销售的不是该公司产品,公司名称和地址被无良商家冒用。据张女士回忆,快递均由专人送出,没有快递单据,无法据此追查厂家地址。更令张女士烦恼的是,从此推销电话不断,经销商不断向她推荐“二代产品”“三代产品”,令人不堪其扰。
“问题是我现在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才能买到放心的产品。”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附近不仅没有专门的老年用品商店,市面上也很少能看见自己熟知的大品牌,“能选择的产品类型太少了,好像只有小公司在做这些产品,有的时候难免上当。”
一位专门出售保健用品的淘宝卖家向记者透露,只要有销量较好的产品,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与其相似的生产商,比如红外保暖衣、降压表、玉石按摩床垫椅垫等,货源来自江浙的很多地区,这些产品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企业规模较小,转型容易,也不必引进大型生产线,只需要看市场流行什么就做什么,风险很小。
事实上,不仅仅是保健用品,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用品都存在着品牌稀缺,劣质商品大行其道的问题。
炒概念,不管有用没有用
“以前,儿子给我买的一个国产手机,半夜的时候竟然会自动发短信,手机里还有内置的几个功能,你一不小心按到了就要扣几块钱,后来我只好拔了卡再也不用了。”前来电子信息城选购手机的林女士对记者说。记者发现,目前大品牌极少有涉足专门的“老人机”生产,而在市场上热销的“老人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山寨企业”,这些企业运用廉价的MTK平台生产大量的低端机,而这些低端机往往又有被称为“后门”的收费陷阱,内置的收费软件无法删掉,老年人在使用中极易“中招”。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食品中,记者在超市中看到,某种号称“老人蜂蜜”的瓶装蜂蜜其实是蜂蜜膏,只不过“膏”字字号较小,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而这种蜂蜜膏中麦芽糖占到了很大比例,据了解,这种高糖食物并不适合老年人服用。
记者了解到,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市场也是专门盯上了老年人,虚假宣传和伪劣商品更是司空见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保健用品的标准和监管还存在空白,不少商家利用老年人关注自身健康的特点,使用虚假广告,夸大产品功效,尤其是采取在居民区“免费体验”、“免费讲座”的方式推销器材和药品。
有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和器材时应当注意认清包装上的保健品标志和批号,看产品是否具备相关权威部门的鉴定、实验证明、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厂家的保修承诺。
监管难,法规很少能涉及
究竟达到什么样营养比例的食品能够被称为“老人食品”?达到哪些标准才能称之为“保健器材”?记者从食品与药品监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国家对此没有相关标准,所以在进行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尤其是在宣传上,比如,某些“保健用品”为了打开老人市场,不可避免地与药品、医疗器械的概念相冲突、混淆、交叉,很难对其进行完全的监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器械不是治疗器械,对疾病并无明显的疗效,但是目前很多老年人无法分辨这其中的差别。相关部门在提醒消费者,也只限于在购买保健品时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以便事后维权。
另外,由于很少有专门的企业生产老年用品,在许多品牌的产品线上,老年用品仅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在进行销售时并未给出“针对老年人”的提示。目前仅有中国保健协会行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对部分保健商品做出过行业标准,而由于老年用品市场鱼目混珠的现状,行业标准也无从谈起。
老年问题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老年用品生产规模 “小而低”,少有大品牌参与,很多产品是“山寨”货主导,缺乏服务和诚信,造成了老年用品市场上“忽悠”的多,而有生命力的产品和企业如凤毛麟角。专家建议,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做出正面的引导和相应扶持,鼓励更多关注老年事业的商家推出真正贴近老年人、迎合市场的质优价廉的老年产品。
孝心坊·招商加盟
上一篇:老年人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下一篇:开老人用品店 把握银发经济